中電和港燈公布大幅調升下月的燃料費,已經是連續第八個月上調。中電10月燃料費升至每度電52.2仙,較年初的水平高出35%;港燈的燃料費升至每度電71.5仙,較年初上升超過1.6倍。受俄烏衝突、環球通脹等因素影響,國際燃料價格居高不下,加上本港更注重使用潔淨能源,電費上調在所難免。特區政府應繼續提供電費補貼,紓緩疫情下市民的生活壓力,同時積極開拓多元化能源供應,包括輸入更多內地核電,既減輕市民生活負擔,又有利實現零碳排放目標。

俄烏衝突以來,國際天然氣及油價持續大幅飆升,歐洲電費加幅更以十倍計。本港電費由「基本電價」加「燃料調整費」組成,「燃料調整費」以實報實銷方式,由用戶向電力公司支付。國際燃料價格上升,本港電費必然水漲船高;另外,本港近年越發關注空氣質素問題,兩電多用較清潔的天然氣發電,發電成本上升,也增加電費上調壓力。

受疫情影響,再加上進入加息周期,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才表示,預計本港今年全年經濟很大機會負增長,意味着絕大多數市民收入增加的可能微乎其微,而減薪甚至失業的風險驟增。在此情況下電費大漲,電力公司把上漲的發電成本全數轉嫁到市民身上,勢必令市民生活百上加斤。

特區政府在2008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9年及2021年分別向每個合資格電力住宅戶口提供補貼,最高總額達12,000元,而有關補貼全數注入市民的電力戶口。2022至2023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宣布一系列一次性紓困措施,包括向每個合資格電力住宅戶口提供1,000元的電費補貼。有業界人士預料,未來國際燃料價格仍十分波動,本港明年的電費升幅或達雙位數,暫見不到電費有下調機會。因此,政府有必要繼續提供電費補貼,協助市民渡過時艱。

面對國際燃料價格暴漲,本港要保持電費平穩,須採取多元化燃料組合,包括使用天然氣、煤、核電和可再生能源等,以助穩定電價。前能諮會委員、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分析,兩電的燃料費實報實銷,中電部分電力來自大亞灣核電廠,價格相對穩定,加上發電規模較大,故電費加幅較少;港燈的燃料組合為天然氣及燃煤,加上規模相對小,故價格相對更容易受波動。

國際燃料價格上漲已成全球趨勢,短期內本港電費仍會持續上升。電費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同時本港要推動「零碳經濟」,應減少對天然氣等燃料依賴,更要積極考慮使用核能發電。國際能源署報告指出,隨着世界應對全球能源危機,核電可以幫助各國安全過渡到以再生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政府應推動兩電加強與內地能源合作,購買、輸入更多廣東省的核電,減少本港電費受國際燃料價格暴漲的衝擊,市民亦不用因轉用清潔能源而承受太大的財政負擔。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