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冉(左二)與他的團隊觀察大豆生長情況。受訪者供圖

昔日不毛地,今朝豆滿倉。進入8月,黃河三角洲鹽鹼地大面積種植的大豆「齊黃34」長勢正旺。2021年,該品種在鹽鹼地的畝產高達605.2斤,當年全國大豆的平均畝產量只有260斤左右。鹽鹼地不再難出糧,許多種植戶對今年的豐收充滿了希望。而這一切,離不開「齊黃34」的育種人徐冉。徐冉是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員、豆類研究團隊學術帶頭人,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濟南綜合試驗站站長。他培育的大豆品種「齊黃34」現已種植到20多個省份,在全國累計推廣3,300餘萬畝。◆香港文匯報記者 殷江宏、胡臥龍 山東報道

1990年,徐冉從山東農業大學畢業後到山東省水稻研究所從事水稻高產栽培研究,工作地點位於山東省濟寧市南陽湖附近一個偏僻的農場裏,條件十分艱苦。徐冉沒有選擇市區的單位宿舍,而是住在了農場,這樣不僅有更多的時間學習英語和專業知識,還可以每天比同事提前半小時到達工作現場,去觀察試驗田的變化情況。兩年後,他被調入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跟隨老專家們從事大豆遺傳育種與栽培研究工作。從青絲到白髮,他穿梭於田間地頭和實驗室之間,為大豆豐產打造了硬核「芯片」——「齊黃34」。

2020年畝產353.45公斤 創大豆高產紀錄

培育「齊黃34」是從1996年做雜交開始的,凝聚了徐冉20餘年的心血。 每年大豆播種後,徐冉就開始日復一日地往試驗田裏跑。播種後一行一行地去看出苗率,出苗後要看有沒有病蟲害,開花期要去看開花早晚,成熟期看結莢情況以及豆莢裏的豆粒多少,據此分析它的產量潛力。尤其7、8月份,正是濟南最熱的時候,徐冉和團隊成員在試驗田裏給大豆「去雄」(去除母本花朵的花瓣和雄蕊,編者註),進行人工雜交授粉,大汗淋漓卻甘之如飴。

每年十幾萬棵各世代大豆育種材料,徐冉需要了解它們的全部生長過程,然後從中選出符合要求的目標植株。在其看來,最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基因編輯一般只能改變一個性狀或者少數幾個性狀,真正要育成綜合性狀好的品種,還得通過田間一代一代的選擇。」

2006年,徐冉團隊成功育成了「齊黃34」,之後繼續進行廣泛的試驗、示範、觀察、高產創建,終於破解大豆高產「密碼」。2012年、2013年「齊黃34」分別通過山東省和國家審定,2015年「齊黃34」獲得植物新品種權,隨後通過江蘇、貴州、四川、安徽、河南、山西、甘肅、國家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等審定和引種審批,進入廣泛種植階段。2019年「齊黃34」畝產達到了341.6公斤,2020年畝產353.45公斤,創造了全國夏大豆高產紀錄和全國大豆主產區高產紀錄。

蛋白脂肪含量高 適應地區範圍廣

專家測算,中國有近15億畝鹽鹼地,約佔全球鹽鹼地面積十分之一。另一方面,近年來中國大豆產需缺口不斷拉大,進口量持續上升,大豆自給率已由2003年的47.6%降至2021年的14.52%。提升大豆產能,種子是其中重要一環。而「齊黃34」的成功,為中國大豆的產能提升帶來更多可能。在高產的同時,「齊黃34」具有高蛋白、高油等特點,其中蛋白質含量45.13%、脂肪含量22.48%,同時超過國家優質高蛋白和高油品種標準。經實驗,用「齊黃34」大豆加工豆腐的產出率比一般品種增加30-100個百分點,腐竹產出多4-8個百分點,豆漿的產出率和口感亦高於其他品種,很適合加工豆製品。

「齊黃34」的另一突破,則是其適應範圍特別廣。俗話說「千里麥,百里豆」,大豆是短日照作物,對光照反應敏感,一個品種能適應的地區範圍較窄,一般只有1-3個緯度。而「齊黃34」審定種植範圍跨越20多個緯度2,000多公里,是國內審定區域最廣的大豆品種。

未來培育更耐鹽鹼大豆品種

徐冉坦言,因鹽鹼地不可控因素較多,加之過量鹽分危害到大豆的全生育期,目前中高度鹽鹼地種質資源仍非常缺乏。未來將在保護生態安全的前提下,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培育更耐鹽鹼的大豆品種。

「我們今年在東營安排了4個試驗點,都是在中高度鹽鹼地上。」徐冉每年會前往東營多次,為鹽鹼地大豆繼續高產提供技術支撐。耐鹽試驗要不斷地取土樣,測土壤鹽分含量,經常一身泥一身水,有時甚至陷入泥裏出不來。雖然辛苦,卻感覺收穫頗豐。

他說,「在鹽鹼地上,濃度差0.1%,可能產生的就是物種之間的差異。我們需要建立更完善的鹽鹼地育種技術體系,打造大豆全生育期的耐鹽精準鑒定平台,從而解決中高度鹽鹼地種質資源『無米之炊』的現象。」而他正在朝着這個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