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浩月

商務印書館最近出版了書評人綠茶的作品《在書中小站片刻:二集》,這是一本由歷史感悟、讀書感想、評書感受、返鄉感懷組成的新書。書名富有寓意與畫面感,尤其以「二集」最為引人矚目。以書話為主題的出版物,內容通常是「散打」,能集成一本已屬不易,綠茶能把這樣的寫作,「二集」、「三集」、「四集」地繼續下去,尤為難得。

這與綠茶的職業讀書人身份有關。在從出版社副總編輯的崗位上主動「撤退」之後,他真正徹底地跨入了書的海洋,不僅在多個「好書榜」擔任評委,品書、推書、薦書也佔據了他日常生活的大部分。去年以來,他又愛上了拍書,在多個年輕人聚集的網絡社交平台,發表自己拍攝的薦書短視頻,有的內容十分火爆,雲集了不少的粉絲。

綠茶的「書式生活」,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借鑒,他的這一生活方式,是他自己開創出來的,沒有可複製性。而之所以能夠保持這樣的生活方式,在於薦書之餘,他撰寫了大量的文章,通過寫作所獲得的稿酬,來支持他繼續在被書包圍的狀況下自得其樂。很多網友既羨慕又好奇他的「書式生活」到底舒適不舒適,對此他曾表示,除了剪輯視頻會辛苦一些外,其他的事情都很輕鬆且愉悅。

《二集》就是這樣一本延續了作者情緒的圖書。全書幾乎算是對綠茶讀書生活的照搬,他在公號上發表的文章,他參加文友聚會時所繪的插畫,他當「好書榜」評委時經歷的有趣的事,以及和好友們一起開展的「故鄉行」等等,因為有「書與人」的凝聚,而變得主題鮮明、內容緊湊,可以帶領讀者走進他一個人與一群人的讀書世界,發現當下讀書人在生活與精神層面的雙重境界。

《二集》當中,綠茶用獨到的視角來解讀歷史,比如在《如何啟動中國歷史操作系統》這篇文章中,他把史書作者稱為「歷史程序員」,把他們的著作比喻成「系統」,至於甲骨文、先秦文字、註釋註解等,則是神秘的「源代碼」,由上述幾點構成的「中國歷史操作系統」無疑是龐大甚至是沉重的,但如果能夠找到一個總的「按鈕」,則可以讓這個「系統」輕靈地運轉起來,通過綠茶筆下描寫的司馬遷、司馬光、袁樞、鄭樵等人,讀者可以看到,在綠茶的頭腦中,這一「系統」呈鏈條狀環環相扣——以「程序員」的視角看歷史,原來可以如此輕鬆地穿越「迷霧」。

綠茶曾在不同媒體與出版機構工作,是一名優秀的編輯或主編,所以他的書中,總是身不由己地寫到自己以及所關注之人的編輯生活。《二集》就有對兩位著名編輯的觀察與點評,一位是「副刊編輯沈從文」,綠茶認為,沈從文的文學之路,是一部「副刊文學史」,他的文章不僅遍布當時出版的各類主流雜誌與報紙,還參與創辦並主編(編輯)了十餘種雜誌與報紙副刊,如《中央日報·紅與黑》副刊、《人間》雜誌、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文學雜誌》、《今日評論》等。做編輯的沈從文,沒有比寫作的沈從文更引人關注,但如果沒有延續一生的副刊編輯身份,沈從文的寫作或會缺乏了如此強勁的動力。

另一位是「副刊編輯孫伏園」,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便是被這位編輯催稿催出來的,後又因《晨報附鐫》代總編劉勉撤掉魯迅的一首歌怒而辭職,這位「副刊大王」,還曾在《京報》、《國民日報》、《中央日報》、《新民報》等副刊做主編,他作為「副刊人」的經歷,令人羨慕。

綠茶的讀書人身份,是建立在他「副刊人」身份基礎上的,他在《新京報書評周刊》、《文史參考》、《東方歷史評論》等報刊的從業經歷,使得他有機會延續了沈從文、孫伏園等前輩的編輯理想。而《二集》這本書,亦可視為他離開媒體與出版業之後,他對自己所熱愛的編輯工作的一種延續。這樣的熱愛,在多媒體時代散發着合適的溫度,發出不急不躁的聲響,有着濃淡相宜的人文色彩,握在手裏,如夏日品茶,眼裏有安寧,心中有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