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做好香港青少年教育工作,服務校園讀者,培養一代又一代人的家國情懷,一直都是香港文匯報的職責和使命。適逢香港文匯報報慶74周年,特地於早前舉行了文匯校園讀者視頻分享會,邀請來自不同學校的校長、老師、學生代表從國情知識、國民教育、正向思維等方面分享心得體會,及對香港文匯報的報道工作提出寶貴建議。教育版特別以專欄形式,摘錄各參與同學的分享內容,讓廣大讀者了解本報與教育界互動交流,以及未來繼續支援青少年教育的工作方向。

麗澤中學中五生蘇嘉雯:

學校除了讓同學知識增長之外,更重要是培養同學有良好的價值觀,有敢於拚搏的夢想,要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志氣要高遠,且要腳踏實地,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上獻力。我校校長經常和我們分享創校先賢的努力,為教育作出了無私的奉獻,也教導我們要訂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及方向,為着社會而作出貢獻,這就是推動國民教育最根本的基礎。

我們的未來就是聯繫着國家的未來,我們的努力將會為國家開闢新的路向,路是人走出來的,也期盼着我國繁榮富強,必定是依靠社會上每一個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承先啟後,薪火相傳的成果。

國情教育應該從何入手?有沒有捷徑?我看還是要潛移默化,循序漸進。愛國詩人杜甫名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就是讓我們體會到「風以動之,教以化之」,涵養出中華民族百姓溫柔敦厚的性情。我校一向重視人文素養,要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熱情和溫度,人與人之間的愛與關懷,學習或者說教育的深層意義,就必須連結生命的意義,要以身作則,要捨己為人,服務社會,為他人作出貢獻的精神,「非以役人,乃役於人。」

中國傳統儒家思想,常常提醒我們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意思就是要讓生命的個體,成就宇宙萬物,做一個正直善良,「可以贊天地之化育」頂天立地的人。換個角度就是孟子的「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再推而廣之是推恩,施行仁政為民。由個人到國家,由校情、港情到國家情,都可以體現我校價值觀教育的推展。

從認知層面是自主學習,建構知識、態度和技能的過程,但從客觀環境而言則是影響學習的環境和因素,情之所至是互為影響,環環緊扣,愛校、愛香港、愛祖國,更成為生命的動力,立志貢獻社會、服務他人,為他人尋求幸福,願意為共同福祉而作出努力,正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志節抱負。

因此,國情教育不是新鮮事,杜甫說「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化民成俗,讓普通百姓的生活回歸安居樂業,在淳樸敦厚的優良文化傳統下,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一個夢讓我們更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