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仁福。受訪者供圖

李鴻章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但卻是一個很難定論的歷史人物。湖南作家肖仁福窮十年之功,以五卷本200萬言長篇歷史小說形式重寫李鴻章。「李鴻章就是另類意義上的聖賢」,肖仁福用這句話,給他的200萬言畫了句號。◆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亞明

五卷本《李鴻章》由貴州出版集團推出不久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福建艦下水儀式舉行。肖仁福說,李鴻章就是另類意義上的聖賢,最新的例證就是福建艦。他解釋道,生產福建艦的中國船舶集團江南造船廠,其創始人正是李鴻章,時值1865年。

以其「事功」還原其人

彼時,李鴻章收購了美商在滬的旗記鐵廠,與原有工廠合併組建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其初衷,就是造槍造炮和造船。作為中國第一廠,這裏誕生過中國第一台車床、第一支步槍、第一門鋼炮、第一磅無煙火藥、第一爐鋼,中國第一艘蒸氣推進的軍艦「惠吉」號和第一艘鐵甲軍艦「金甌」號,等等,被譽為中國現代化進程和工業文明的曙光。

肖仁福發現,包括興辦如今自主設計和建造福建艦的江南造船廠在內,李鴻章興辦洋務和外交四十年,主持首創了五百多個中國第一、兩百多個亞洲第一。僅憑這八百多個中國和亞洲第一,其「事功」已遠遠超過他的業師曾國藩。在肖仁福眼裏,如果曾國藩是舉世公認的「三不朽」(立功、立德和立言)完人,是聖賢,那麼李鴻章則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追尋、「還原」這些中國和亞洲第一,正是肖仁福重新書寫李鴻章的關鍵和重點所在,其間「看點」多多,讀者自會見仁見智。

代親王受過 甘背「賣國」罵名

重寫李鴻章,直接的動因還是李鴻章一直被誤讀。談及創作的緣起,肖仁福講了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談得差不多,本應由慶親王奕劻簽署城下之盟,但奕劻手腕發抖,遲遲落不了筆。李鴻章見狀,淡淡道:世上最難寫的是自己名字啊,王爺你還年輕,未來日子還長,老夫行將就木之人,已顧不得太多,就讓我來賣國,來背千古罵名吧?拿過奕劻手裏筆,簽下自己名字」。肖仁福在小說裏也詳細記敘了這一個細節,他希望讀者自己從中看出,李鴻章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是《辛丑條約》簽署的內幕之一。肖仁福補充,《辛丑條約》簽署的起因,是御前大臣載漪想讓兒子取代光緒,遭到列強反對,於是哄騙慈禧,說義和團刀槍不入,滅洋易如反掌,慈禧發昏,竟同時向十一國宣戰。八國聯軍攻下北京,慈禧攜光緒外逃,一時京中無主,國家面臨亡國滅種危機。當時李鴻章已離京赴任兩廣總督,與他本沒什麼關係。但太后一紙電文,便不顧家人和屬僚的勸阻,拖着近八旬衰朽病軀,毅然決然北上斡旋,簽下《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不是留下李鴻章簽名的唯一文本,在此之前,還有《馬關條約》。

事實上,在清廷與列強簽訂的所有割地、賠款等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鮮少不留下李鴻章名字的。肖仁福要做的,就是去追尋和「還原」這一系列條約簽訂的起因、過程和內幕,從一個特定層面,寫出一個完全有別於普通民眾觀感的李鴻章。

忍辱負重求富求強

後人對李鴻章的誤讀,最典型和最有影響者莫過於被稱為「青年變革者」的近代聞人梁啟超。梁啟超在李鴻章辭世不到兩個月時間,就推出了《李鴻章傳》。梁以「二分法」總論李鴻章,一方面肯定後者「敢於任事」,說他是英雄;但另一方面,又說李鴻章「不學無術」,即便是英雄,也僅僅是時勢所造的英雄,不是造時勢的英雄。理由是,本來李鴻章可以順應時勢,取清廷而代之,自己就任大總統或皇帝位,但李鴻章沒有這樣做,因而不能稱為造時勢的英雄。

肖仁福對此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李鴻章所有的出發點和歸宿,乃在於做事。為了做事,就要盡可能爭取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因此,「外和蠻夷,內求變革」,就成為李鴻章一生為政的要旨。開眼看世界,面對日新月異的世界,李鴻章產生了深深的憂患意識,和一種終其一生的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所以在書中,肖仁福一方面描繪李鴻章興洋務、固海防、組建北洋水師等舉措,另一方面,又逼真描述李鴻章從不輕言開戰、一生主「和」的心路歷程。

肖仁福還從亞當·斯密《國富論》得到啟發,認為李鴻章一生行事,其實是將一種以電報、鐵路、銀行為表徵的現代工業和商業為主的文明引入了以農業文明為底色的古老中國。其引發的華洋之間、宗主國與藩屬國(日、朝、越南)、滿漢、帝后(慈禧)、君臣之間矛盾諸種,成為肖仁福觀察及書寫李鴻章及晚清社會的一個特殊角度與特出之處。

肖仁福,男,1960年出生,苗族,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人,湖南省邵陽市文聯原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級少數民族文學獎「駿馬獎」獲得者。做過教師、幹部。出版有長篇小說《官運》、《仕途》、《心腹》、《待遇》、《意圖》、《位置》、《家國》、《平台》、《陽光之下》;小說集《背景》、《機會》、《通道》、《首長紅顏》;歷史人物傳記《漢人:霍光傳》、《蘇東坡傳》;雜文隨筆集《本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