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君度

坊間都知道「左書」是左手寫書法的意思,也許從小就用左手寫字的人,左書便不足為奇了,但若一貫用右手寫字的人,突然改為左手書寫,寫出的書法就會生硬許多,甚至不堪入目,但有時候,不排除因為字生又會出乎象外,妙趣橫生。

廣東有個畫家叫關良,他畫的戲劇人物造型稚拙生動,神出象外,耐人尋味。他有句藝術名言︰「熟練不等於藝術。」他提倡「作畫要恰到好處,很生,抑或很熟,都是毛病。要使作品居於這兩者之間。到處都到家,不解決問題。生還可以補救,所以,寧可『生』一些。」

長年以右手寫字的書法家,自然十分嫺熟,太嫺熟會生出毛病,我謂之「熟能生俗」,不停重複自己,有時改改樣子,也是新瓶裝舊酒,沒有意思,慢慢就覺得俗了。所以將字由生寫到熟,再由熟寫到生,如此反覆,否定之否定,螺旋走邊鋒,才能出新意。以左手寫字,不論用筆結字,必定會生,甚至澀。用澀筆寫字使轉處更似「萬歲枯藤」,顯得尤為蒼勁。有時又如醉漢斜步,擺動出新姿,也未嘗不可。由於胸臆有自我修正意識,故出手也不會太離譜、太出格,故往往便在生熟之間。

明代書法理論家湯臨初談生熟有此一說︰「書必先生而後熟,必先熟而後生。始之生者,學力未到,心手相違也。熟而生者,不落蹊徑,不隨世俗,新意時出,筆底具化工也。故熟非庸俗,生不雕疏。」又云︰「由生入熟易,由熟得生難。」

吳德旋《初月樓論書隨筆》云︰「董思翁云︰『作字需求熟中生。』此語度盡金針矣。」

日前,一班書家雅集,我提議大家都試試改為左書,結果形勢一變,趣味橫生,竟有另一番氣象,眾皆稱妙!

既說左書,不得不提我認識的開國元勳葉劍英次子葉選寧,「文革」時期他意外失去右手,後學習以左手寫字,他的左書堪稱一絕,內地書家無不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