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vercare創辦人兼行政總裁王維駿
◆ Evercare平台很多護士或保健人員都是30多至40多歲的家庭主婦,可以在平台上任意選擇工作的地點、時間對他們十分吸引。
◆ 路邦科技聯合創始人及首席技術官麥騫譽表示,疫情加速公司業務發展,加快公司推出多元化產品,以針對疫情下的社會需要。
◆ Whiz Gambit在第五波疫情高峰時連續兩個月每晚通宵達旦為各車站消毒。

Evercare的創立全因賢孫對嫲嫲的關心。公司創辦人兼行政總裁王維駿透露,創立Evercare的原因其實主要是來自祖母。他形容,他的祖母本來是一個很獨立、很開心的人,但自從一次落床跌倒之後,情況就大幅轉變,變成要十分依賴家人照顧的人,而王維駿的爸爸就變成一個照顧者的角色,但由於缺乏足夠的培訓,所以爸爸也非常辛苦,由此也啟發到王維駿在2016年創立Evercare,為家居護理提供服務平台,透過網站及手機App向有需要的病人家庭提供醫護,想不到在疫情期間,更成為私院協調人手的平台。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梓田

【概念來源】「體會到欠缺培訓的爸爸照顧嫲嫲的辛苦,於是萌發創立『醫護版UBER』平台Evercare,匯聚一群專業護理、護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以freelance形式與平台合作,為需要居家護理的家庭提供服務。」

嫲嫲跌倒之時,王維駿當時在紐約的投資銀行工作,發生了祖母的事之後,便決定放棄高薪厚職,毅然回到香港創立Evercare。而Evercare的運作就類似醫護版本的UBER一樣,同樣有手機應用程式,而提供服務的人員就是專業的護理人員、護士、物理治療師及營養師等,他們都是以FREELANCE的形式跟平台合作,目前涉及的人數已有數千人。

平台護士多為家庭主婦

王維駿指,護士人才對於平台服務來說十分關鍵,不過每個護士都有不同的立場及要求,包括工作彈性等,而平台很多護士或保健人員都是30多至40多歲的家庭主婦,她們對工作時間的選擇要求更高,而平台對她們來說是更理想的工作選擇。她們可以在平台上任意選擇工作的地點、時間,而且平台亦確保「準時出糧」,到款後平台亦會彈出通知,充分抓住她們的心理。

他指出,Evercare的宗旨是幫助老人家,在他們最熟悉的環境中安享晚年,目標客戶主要是癌症病人、中風患者、認知障礙者,或者出院後需要手術護理的病人。不過,他也認為,其實老人的護理需求一向都很穩定,最大挑戰反而是如何找到一些合適的、專業的醫護人員。

疫情期間協助上門採樣

疫情下,大多數患病的老人家都害怕出門或者因行動不便而無法出門,但仍然需要有護士人手負責採集樣本拿去化驗所化驗。因此Evercare在疫情爆發時已獲得化驗所邀請合作,在2020年開始已參與及協助檢測行動,包括為全港2萬個的士司機進行測試,範圍也涉及隔離酒店、機場等等,目前公司參與的檢測量已超過300萬人次。

王維駿也提到,在今年初第五波疫情爆發時候,香港只有四至五成長者打齊兩針,因此這批長者的風險特別高,加上長者院舍環境較細,因此有不少院舍向Evercare尋求協助,例如要求安排醫護人手上門進行檢測。王維駿當時也決定跟一些化驗所合作,為約一千個長者免費檢測,目前已為數百個長者進行免費檢測。

此外,數碼港在當中亦擔當推動者的角色,例如提供為約一千個長者免費檢測的建議,以及幫助平台去聯繫不同的持份者等,對平台成長幫助甚大。

助私家醫院協調應急人手

平台也有跟私家醫院合作,早前疫情爆發時,公立醫院的床位使用率超過了100%,而私家醫院就充當輔助角色,接收非COVID-19的病人,但私家醫院卻出現人手短缺的問題,而平台的工作就是確保私家醫院有足夠人手接收病人。

王維駿指,為免疫情再度惡化,公司下一階段也期望能為長者提供上門的疫苗接種服務。不過注射疫苗需要醫生,而平台卻缺乏醫生,因此公司亦正在尋求不同的機構,希望能同時有醫生及護士上門為長者接種疫苗。

港人居家護理欠支援

王維駿直言,目前Evercare及香港的醫療環境,仍跟他創立公司的初衷有一大段距離,香港的居家護理因為欠缺社會支援,照顧者身心疲累,大部分老人未能很獨立地在家生活,長者護理很多時需要依賴護老院及醫院去解決。如果審視住老人院舍的比率,其實香港住老人院舍比率比起新加坡、日本、韓國及台灣都要多出兩至三倍,反映港人對於居家護理的概念未有一個充分的認識。被迫離開自己熟悉家居的病人,面對老人院的陌生環境,極易產生「被遺棄」的心理,生活度日如年。

但本港長者的居家護理問題並非能由單一持份者可以解決到,需要由公私營機構一起合作,而社署近年推出一個名為「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利用資助為基層長者提供居家護理服務,而Evercare亦有參與其中。可惜的是,計劃仍處於試驗階段,目前社區券數目最高只有8,000張,遠低於實際需求。

訂定居家護理標準助普及化

王維駿認為,要改善問題的其中一個方向是提升整個社區的居家護理意識,首先要設立一個居家護理的標準,讓護士或者護理人員都能夠跟隨標準而行,而這一套標準應該要參考外國的同類標準;第二就是要有足夠的居家護理培訓。而公司去年跟香港理工大學合作,推出一個居家護理課程,內容主要針對居家護理,希望提升業界的認知。王維駿說,疫情也許有一天會過去,但人口老化趨勢卻日漸嚴重,而護士人手卻十分缺乏。因此平台的未來重點方向將會是如何留住護士及保健員人才,包括推出手機應用程式、提升她們的用戶體驗等。

醫護機械人 清潔遙距診症樣樣得

【概念來源】「疫情爆發後,學校停課及商場人流大減,公司轉為發展『大健康』,研發室外消毒、探熱、紫外線及噴霧消毒、遠程問診機械人。」

Roborn路邦研發5G室外消毒機械人「守護」,及5G遙距健康診斷機械人「Freedom」,一起在防疫同醫療應用方面出一分力。「守護」機械人運用5G同AI技術,配備360度全景相機鏡頭,能夠識別物件,運用智能避障,噴灑消毒劑為環境消毒。它只要探測到公共設施上的二維碼,就會噴灑消毒劑清潔,噴嘴可以調整方向及角度。控制中心可透過5G信號遙控,亦可預設指定路線,透過人工智能讓機械人自動識別。

「守護」目前已經在社區隔離設施及不同公共空間投入服務,包括元朗潭尾方艙醫院及海濱長廊等,加強公共衞生,令大家可以更安心利用設施。

「Freedom」助醫生遙距診症

「Freedom」機械人就配備12倍變焦功能,透過5G網絡,可以將4K高清畫面傳輸予醫生協助其遙距診症,減低醫生或病人感染風險,稍後還有機會應用在遙距手術方面。

參加公營機構試用計劃

路邦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及首席技術官麥騫譽表示,疫情加速公司業務發展,加快公司推出多元化產品,以針對疫情下的社會需要。疫情前,公司本來準備發展針對物業管理及STEAM教育等其他方面應用的機械人,但疫情後學校停課及商場人流大減,公司隨即轉為發展「大健康」,研發室外消毒、探熱、紫外線及噴霧消毒、遠程問診機械人等幫助社會抗疫。

他又指,政府在疫情期間對初創亦有不少資助,例如「鼓勵及早使用5G技術資助計劃」,資助能補幫研發資金。而路邦亦有參加公營機構試用計劃,例如在機電工程署、海港辦事處等不同公營部門試用其研發的科技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路邦是數碼港培育計劃的畢業生,在數碼港沿路支持下,協助路邦一步一步走向商用。

港產消毒機械人衝出香港

【概念來源】「Whiz Gambit整合了軟銀清潔機械人Whiz及鎧耀的生物淨化噴灑系統Gambit的功能。」

去年港鐵在車站車廂引進智能清潔消毒機器人Whiz Gambit,趣致的外型讓市民暫時忘卻疫情下的種種不快。Whiz Gambit目前已成功打進亞太、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市場。

Whiz Gambit的開發商鎧耀環境衛生科技,今年4月中更獲軟銀集團策略性注資,擁有鎧耀之消毒業務約5%的股權,是軟銀在香港的首筆投資。

疫情之下,Whiz Gambit執行過許多高危任務,例如第五波疫情爆發之初,美孚港鐵站通道懷疑有人與確診者在9秒之間擦身而過而受感染,10部Whiz Gambit連夜出動為美孚站作深入清潔消毒。其後,葵涌邨出現疫情大爆發,傳播至多個港鐵站,Whiz Gambit連續兩個月每晚通宵達旦為各車站消毒。

港鐵使用逾百部

現時Whiz Gambit獲得各政府部門、酒店業、商業機構、醫療保健業,甚至香港警署報案室採用,當中單是港鐵系統,就有超過100部Whiz Gambit。

Whiz Gambit的開發商鎧耀,2019年由已故商人霍英東兒子霍文遜創立,屬鎧耀生物醫藥科技(管理)旗下公司。鎧耀目前有兩款清潔機械人,Whiz Gambit及MoonStar。其中Whiz Gambit「二合一機械人」,是鎧耀去年3月與軟銀旗下的軟銀機械人成立合資企業鎧耀機械人(Avalon Robotics)後推出的產品,整合了軟銀機器人清潔機械人「Whiz」及鎧耀的生物淨化噴灑系統「Gambit」的功能。

「Whiz+Gambit」組合了清潔及消毒功能,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下,Whiz Gambit已經成功打進亞太、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市場,並將進一步進軍澳州、阿聯酋和美國。Whiz Gambit更榮獲多項國際認可,包括美國消費及電子展(CES)2022創新獎機械人組別的創新榮譽(Innovation Honoree)獎項。

MoonStar屬於消毒噴灑機械人,可噴灑直徑小於40微米的消毒劑微粒,能滿足客機的監管需求,已經於機場快線及國泰航空等航機服務。

今次獲軟銀注資後,未來雙方將以研發更多創新智能清潔產品及制定相關解決方案為目標,拓展香港以至全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