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農戶在抖音上分享賣掉的小麥青貯,視頻可見小麥顆粒飽滿。

《中國乳業》雜誌早前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玉米因災大幅減產,目前牧場玉米青貯缺口達到30%-40%。這個數據在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的行業內人士所述亦有體現,「去年秋季雨水多,農場青貯飼料收購僅完成四成的計劃,目前面臨非常大的缺口。」李強是山東一家農業服務公司的業務經理,他的工作主要是對接牧場。

「小麥的飼用價值肯定不如玉米,如果做青貯飼料每畝比玉米差半噸左右。」李強說,玉米做青貯飼料國家是鼓勵的,每噸還補貼50元左右。但小麥作為青貯肯定是不會被鼓勵的,且會影響到糧食安全和小麥價格。李強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北方省份,小麥一般被作為口糧,但在安徽、湖北等省份,也確存在小麥作為青貯飼料的現象。公司的青貯機械曾經去這些地方工作過,但也不是普遍現象。「青貯飼料一般會選在作物成熟期前十天或半個月收割。」李強說,所以近日才會陸續有收購小麥青貯飼料的廣告。據其介紹,一般牧場都會有青貯飼料的儲備,但因為去年秋汛的特殊情況,牧場面臨巨大的青貯飼料缺口。安徽等地的牧場去年就轉戰河南、山東等北方省份收購青貯飼料,但仍然無法滿足需求。

不少養殖戶買不到牧草

雖然陝西並未發現用小麥青貯作飼料,但當地養殖行業一樣有飼料供給壓力。陝西寶雞秦川牛養殖戶趙先生,對於今年的市場行情坦言不容樂觀。「據說有一些省市的養殖業養殖成本上漲了20%以上,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飼料。」過往趙先生的養殖場草料都是由甘肅定西供給,當地日照充足,牧草質量較好,種類約600餘種,有「中國西部草都」之稱,趙先生告訴記者,疫情前自己曾採購了一批牧草,每噸價格在400元人民幣左右,而且物流也特別快。但自疫情以來,特別是去年到今年,甘肅和陝西接連發生疫情,牧草之路也變得艱難了。「首先是價格,一般的牧草基本上在600元每噸以上,有些優質牧草甚至賣到了1,000至2,000元每噸。」

即便養殖戶暫時可以承受上漲的價格,但牧草依然很難買到。「各地疫情散發,道路封鎖,特別是甘肅疫情發生時,甘肅運輸牧草的車輛到其他省市都很難下高速,更別說交貨了。」趙先生表示,這其實在全國都是普遍現象,各省防疫政策的影響,首當其衝便是跨省運輸,有些不能下高速,有些能下高速但要在車上隔離十幾天。「貨車司機不賺錢不願意出車,養殖企業就是下了單,也找不到運輸車輛。」

趙先生認為,運輸難等原因直接導致了很多養殖企業出現青貯飼料短缺的問題,也直接導致價格的波動。「這樣的情況對特別是河南、安徽、山東等沒有天然牧場,主要以圈養為主的養殖業影響較大。」他指出,由於受各種因素影響,大部分養殖場都不會囤太多的青貯飼料,所以一有風吹草動,很快就會「斷糧」。「比如近期網上傳的毀青麥做青飼的事情,特別惡劣,但也可能存在。這是因為遠程牧草運輸成本過高,而選擇的應急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