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禎兆

在Netflix看《二十五,二十一》,背景是上世紀九十年代韓國,一齣純愛浪漫的青春片。看到當年的時代痕跡,尤其是電器及資訊科技,都是全球化年代下的同樣經歷。

一、電視還有公仔箱﹗會起雪花,拍一拍就會不見了。而天線還是有實體長長的直線,如今使用薄薄的屏幕電視,差點忘了公仔箱的時代只是上一世紀的事。

二、兩位女主角在劇中初為網友,每晚用即時電腦通訊程式傾心事,叫我想起ICQ、MSN的日子。那時候,中學生更多用來認識網友,片中的女孩就是這樣,現實中甚至不認識對方,但已暢談多時。

三、由傳呼機再過渡到手提電話,還是黑乎乎手機的年代,甚至連來電顯示也沒有。對我這中年人來說,傳呼機陪同度過的日子更長久,CallXXXX的記憶已植根腦幹;反而早期手機除了摺機的外貌外,已差不多沒有其他回憶了。

四、還有卡式帶,而學校的廣播室錄音也是用卡式帶。而當第二女主角想錄下爸爸唱的歌,便轉身去拿收音機播放器,放進帶,就錄起爸爸的歌聲,自己可以隨時放卡式機回播。這些步驟比起用隨手可拿的手機來錄音,多了幾分浪漫。其實我們以前也是這樣,由錄電台播放的歌曲(DJ總會在結束前開咪,令你不可完整錄好一曲),到有零用錢後到唱片店付費錄歌——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出生的人大抵想像不來的了!

無論是香港人還是加拿大人,大家的經歷也差不多。太太九十年代在溫哥華度過,她說外國生活簡單,更多人較早沉醉互聯網的世界,因為鄰近美國,互聯網發展很早就抵達加國,她的ICQ號碼都比香港朋友少,是早期玩家。她看《二十五,二十一》最深刻是那個黑底綠字的「聊天室」,叫她想起ICQ年代的「聊天室」,可以選擇不同顏色的背景和字體。

到今天,我們的孩子在小學階段已想擁有手機,但手機都不為通話聊天,而是打字聊天,有不同群組,他們的青春和我們又有多大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