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聊聊「諧音梗」以及如何利用有趣的「諧音梗」來幫助我們學習普通話。

我們先來說說什麼是「梗」。「梗」有「故事情節、橋段、小段子」的意思。這兩年非常火的一種娛樂表演形式「脫口秀」就離不開「梗」。這裏所謂的「梗」就是笑點的意思。如果你聽到別人問:「這是個什麼梗?」意思就是問,好笑在哪裏。如果你聽到別人說:「這是老梗了。」意思就是這是以前被人用過的橋段了。如果你聽到別人說:「你這個是濫梗了。」意思就是被人用過無數次的橋段了。

近音字詞代本字

接下來我們說說什麼是「諧音梗」。所謂「諧音梗」,是利用字詞同音或近音的條件,用同音或近音字來代替本字,產生辭趣的修辭格。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同音或近音字說笑話。有趣的是,「梗」本身就是個諧音。「梗」是訛字,正字應為「哏」。「哏」的意思是滑稽、可笑、有趣,或滑稽有趣的言語或動作。大家非常熟悉的藝術表演形式「相聲」,就有「捧哏」和「逗哏」之分。

給大家舉個例子,提問:「什麼水果容易走丟?」答案是:榴槤。為什麼呢?當然因為是成語「流連(榴槤)忘返」啦!這樣無傷大雅的搞笑,知道答案後除了恍然大悟外,是不是還會心一笑,心中暗想我怎麼沒想到呢?

其實「諧音梗」並不是新鮮事物,而是古已有之。早先是廣泛用於謎語之中,慢慢地廣為流傳,諧音梗也是由此而來的。

大家都知道古時候是非常流行猜燈謎的。這裏再給大家舉個例子,謎面「孔子指路」打一動物。謎底是「蚯蚓」。這是為什麼呢?孔子的名字是孔丘,而指路可以理解為引導,二字放在一起就是「丘引」。再利用諧音就引申出「蚯蚓」了。

以訛傳訛多誤會

除了燈謎之外,因為同音字的誤會,以訛傳訛,是諧音梗最主要的起源。大家非常熟悉的俗語「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經過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個好辦法來。

為什麼風馬牛不相及的「臭皮匠」和「諸葛亮」被放在一起了呢?有這樣一種說法:「皮匠」實際上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指「副將」,原意是指三個副將的智慧能頂一個諸葛亮,由於同音的關係在民間流傳中被傳成了「皮匠」。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利用諧音來學習普通話的同音字。我們要特別留意的,是普通話發音的同音字,與粵語發音的同音字不同。

另外,我們要深入了解諧音梗中同音字的意思,也就是本字和同音代替字的區別。分別掌握本字和同音代替字的意思和用法。通過猜謎語,講笑話,輕鬆一笑,在快樂中學習。

◆ 俞申蕊(香港普通話研習社創辦於1976年,是香港地區首個專注推廣普通話的民間團體,並致力提供各類型的普通話課程。)

隔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