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漢權 教育評議會主席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豐富而多元,為世界所公認,中國醫藥學是其中一門非常寶貴的學問,經得起時間考驗,自成學問系統,能日新又新,有利民生,為香港民間所樂用。可是香港的制度長久以來傾向優待西醫而忽略中醫,至近年特區政府才承認中醫的專業資格,各高等院校開設中醫課程,也只是近十多年的事。雖然中醫專業地位現在得到認可,但執業範圍暫時仍只限門診,大病還是要看西醫,致使「醫以罕為貴」、「民以就醫難」的問題,至今仍然嚴重。

但事實上,中醫能夠救急扶危,在中國醫藥衞生、社會發展,還是歷史上,向有重要的地位。特別是近代以來,中醫結合西方醫學,成績滿滿,使外國人對中醫藥印象大幅改觀。香港第五波疫情爆發,內地援港醫療隊進駐亞博館,就為不少患者制定個性化的中醫藥方,實踐效果明顯,經得起醫學與科學的驗證。事實上,由中醫經典著作與學理的出現,到中醫理論實踐之陰陽五行、臟腑經絡,望聞問切,辨證論治到方劑學、溫病學、針灸學之臨床醫治,具備獨特性,必須愛之護之並加以發揚,一切以利民安民,醫治蒼生為前提。

2022年3月,國務院辦公室廳頒發《「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要求深化中醫藥院校教育改革,強化中醫藥特色人才隊伍建設;建設高水平中醫藥傳承保護與創新科技體系。加強與港澳台地區的中醫藥交流合作。近日,香港中文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與澳門科技大學,啟動「粵港澳中醫藥基礎課程教育聯盟」,以「課程共享、學生共學、教師互派、學分互認」為目標,進一步提高大灣區中醫藥人才的培養質量,筆者認為這「教育聯盟」的啟動,甚具意義。

香港回歸祖國已有25年,特區政府必須把握契機,從香港各級學校教育系統上,從市民大眾的生活健康保障上,在環境及資源投放上,發揮關鍵幫扶作用。筆者屢屢提及,香港學校教育有必要,亦可創造條件,落實「一校一醫生/護士」駐校政策,中醫應納入其中,若計劃能夠在香港實踐,這對廣大的師生乃至家長而言,乃一大喜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