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高票當選後會見傳媒發言時表示,政府施政必須以解決市民問題為首位,「我會以變革精神重點克服和解決最迫切、最關注的問題,包括土地房屋供應方面要精簡程序,多管齊下,提速、提效和提量;以有力的措施優化醫療護理系統;多措並舉,創造青年的上流機遇;加快實施規劃建設關愛社會,讓廣大市民得益。」的確,本港除了居住問題外,醫療、安老、助弱、教育等與市民基本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問題,未能與時俱進妥善處理,矛盾越積越大,成為本港社會發展的難點痛點。李家超針對本港民生問題的癥結,以務實創新思維,提出一系列務實創新方法,讓社會各界、廣大市民看到破解民生難點痛點、造福市民的新希望。

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本港經濟騰飛,公共房屋、醫療、安老服務、教育等社會治理和民生服務制度逐步建立,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社福「安全網」,令本港民生服務在相當長時間領先區內其他地區。但本港曾經行之有效的社會民生保障機制,數十年間未能緊隨時代演變、民生訴求變化而優化,領先優勢逐步喪失,社會民生矛盾日漸顯現,影響了本港的社會和諧、穩健發展。

李家超的施政理念和政綱,顯示他明白要破解本港社會民生難題,必須搞清楚民生保障機制日益失效失色的癥結所在,以務實貼地、大膽創新的思維,找到切中肯綮的解決方法。李家超競選政綱的「同建關愛共融社會」篇章中提出,重視優化醫療護理、安老助弱、提升教育元素、助力青年發展;社會期望並且相信,他上任後抓住相關問題的破解要訣,把相關謀劃、建議迅速細化、果斷落實,可望打破民生困局、為民謀實惠。

醫療護理一直是政府投放資源的重中之重。2019-20年度,本港醫療衞生開支近1,900億港元。可是,本港醫護專業長期自我封閉,抗拒輸入海外專業人士,導致公共醫療體系人手不足問題日趨嚴重,一旦遭遇重大公共衞生危機衝擊,公共醫療體系就不勝負荷、幾近崩潰;另外,本港中醫藥服務在民間接受度高、需求頗大,但一直未列入公共醫療體系中,也難以分擔公共醫療負擔。為解決影響本港醫護的核心問題,李家超強調支持醫管局擴展和增加人手、提升住院醫療服務、利用新應用科技提供服務,強化公共醫療體系的應急能力;同時重視中醫對本港醫療系統的積極作用,推動公立醫院中西醫協作診斷治療,這些施政構想和建議,為解決公共醫療體系人手不足、提升應急能力找到新空間、新出路。

本港人口老化加速,安老服務也是市民關切的重中之重,佔政府財政支出的比例也極高。但由於本港土地不足、地價租金昂貴,加上人工成本很高,導致安老服務的單位成本高而效能低、需求缺口不斷加大。雖然接受政府的「長者社區服務照顧服務券計劃」的安老服務機構有100多間,但遠未達到社區照顧服務「零等候」目標。安老院舍環境狹窄、護理人手不足,在第五波疫情淪為疫情重災區,更顯示改善安老服務迫在眉睫。

李家超提出研究利用綠化地帶,提供土地興建更多長者院舍,同時檢討人手不足的問題,改善照顧員工和長者的比例;優化「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促進居家安老。相關建議汲取第五波疫情的慘痛教訓,作出具有前瞻性、靈活性的務實規劃,貼地提升安老服務質素。在競選期間,有意見認為安老服務應放眼大灣區內地城市,那裏有更優越的環境、更充足的人手支援,政府的「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可以延展至大灣區內地城市,讓本港長者有更好條件頤養天年。

解決跨代貧窮問題,說了多年卻幾無寸進,關鍵在於政策不到位、執行不給力,基層向上流動機會越來越少。李家超提出幫助劏房戶學生的「千人計劃」,由政府直接介入,同時政府、企業和非政府組織共同合作,這就是以新思維、新路徑精準紓困助弱,凝聚社會智慧力量,共同推動社會公平和諧進步,自然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同和支持。有了這種集思廣益、凝聚共識的良好基礎,未來新一屆政府推動構建和諧社會的工作,相信會更加順暢。

責任編輯: 許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