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艾默生有句金句:「習慣不是最好的僕人,便是最壞的主人」。儘管每個人的習慣同悲喜一樣並不相同,但現代人卻真有一個「習慣」正在無限趨於類似且最佳詮釋着「或僕人或主人」的真理——那就是如何對待手機,確切地說是使用手機是否已經成癮。

有外國媒體為「手機成癮者」描繪過一幅畫像,大家皆可以偷偷比對一下,中了一半者便需警惕,畢竟作為一個自由意識個體,被誰主宰了都不光榮,更何況是個至少現在還沒看出比人類更高級的AI。

第一個指標是對手機的依賴程度,具體說是不是離了手機就忽然變成了白癡。想了解各種事情除了查Google再也沒有別的方法,要去哪裏除了導航再想不出第二個方案,甚至字都不會寫了——別覺得這有多誇張,你一定親眼見過「提筆忘字」非要靠手機拼一下才知道那個字怎麼寫的人。

第二個特徵是每天的生活「始於手機終於手機」。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是皇帝上朝——打開朋友圈批閱一番,晚上睡前最後一件事是重度拖延症患者上身——早早爬上床發誓睡美容覺,但漆黑的臥室裏一小方屏幕卻總是執着地亮着,再刷一下Fb,再下一單某寶,幽藍的光襯着菜色的臉,和諧。

第三個現象是「明明沒有電話或訊息,卻總覺得『手機響了或在震動』。」這在科學上有個簡單粗暴的術語:幻覺。而「致幻」是毒品的最主要特性之一。和毒品都沾邊了,還不警惕嗎?

第四個表現叫做「網怒」,意思和「路怒」差不多,即一上網就容易動怒且會真的與人爭執甚至吵起來。專家認為,這種「過於認真」的上網態度,正體現出網絡生活在個體心中的比重,是成癮的一種表現。要想從「網怒」中解套,專家說,最有效的當然是直接刪了社交軟件,做不到的話,就把那些給自己帶來壓力或佔用太多時間的對話設置成靜音。

第五個指標叫做「無法與外部環境產生交流」。具體地說,走路不看風景,吃飯不看飯菜,抱孩子不看孩子,談戀愛不看對方……統統不看,只看手機,身在現實裏,心在元宇宙。那宇宙,就是你一個人的手機宇宙。

最後一個指標該是更多人會中——完成一件完整的事情愈來愈難。如今,有多少人聽歌只聽抖音裏的15秒?煲劇都是1.5倍速或2倍速?人在電影院裏都要同時開着手機,能沉浸式看完一整部電影已經可以自稱文藝青年,能專心讀完一本紙書更是一種稀缺能力。

陶淵明所說︰「田園將蕪胡不歸。」以上幾條,每條都是病,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