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經歷過憑票買肉的70後、穿過全國唯一樣式運動服的80後以及童年沒用過電腦上網的90後,大概怎麼也沒想到,降生在社會高度富足、科技高度發達的00後及10後這撥兒孩子,不知不覺間卻成了最悲催的人。

先是貧富差距拉大和資源不平均,使得「階級」這個詞兒愈來愈讓人焦慮。為了不讓下一代「降級」,無數中產家庭開啟了愈發慘烈及曠日持久的「雞娃模式」。雞血之下,只有殺紅眼,再無快樂娃。小小的孩子,不是在上補習班就是在上補習班的路上。然而這卻遠不是最慘,疫情殺到後,連學校課間十分鐘的追跑打鬧都沒有了,童年憑空少了好幾年,個個電大畢業,同學只是個傳說。

於是,這撥兒孩子,變成了完完全全活在互聯網上。上學靠網課,社交靠微信、QQ、 Facebook,娛樂靠抖音、打機和小豬佩奇,除了吃喝拉撒時回歸一下現實,他們率先移民到元宇宙。

令人憂慮的是,最近的幾項研究都證明了這個趨勢仍在加劇。包括日本某研究所調查顯示,日本家長讓孩子從小學就開始擁有智能手機的比例正在猛增:最新數據是51.6%,而2019年疫情前時,這個比例只有40%。甚至,「沒到小學」就開始用智能手機的比例也從2.8%上升到5.8%。

另一項調查來自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其最近針對1萬個韓國家庭的調查顯示,2021年,有24.2%的人過度依賴智能手機,其中10至19歲佔比最高,達37%;3至9歲其次,佔比28.4%。該項調查特別指出,這個現象與疫情關係密切,外部活動減少後,刷手機時間自然變長。

還有來自台灣的一項調查表示,台灣青少年有九成使用手機,其中逾一半人每天要刷3小時以上,50.5%的人表示無法離開手機超過8小時,甚至超過30%的青少年說當手機電量剩下80%至60%時,就會感到焦慮不安。

一機不在手,難在世上走。少年兒童們的江湖裏,個個都是屏奴。

更糟糕的是,生活在網上不僅耗費時間,還損害健康——這裏說的不單單是近視和缺乏運動,而是更嚴重的精神問題。美國有醫學雜誌最新刊登了一份分析報告顯示,常看手機屏幕的兒童更有可能表現出行為異常:包括具有攻擊性、難以集中注意力、焦慮和抑鬱等等。這份報告據稱是基於對16萬名年齡在12歲及以下參與者總共87項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樣本夠大,研究結果值得警醒。

當然,要擺脫當屏奴、做到理性上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太多的爹媽自己都做不到。但無論如何,還是應該有意識地往那個方向努力,至少「間歇性扔掉手機」仍然值得一試並且切實可行。

願每個孩子都能不枉有限的童年和易逝的青春,不僅縱橫元宇宙,也專心享受原始的自在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