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飛

新增感染人數連日顯著回落,街坊們顯然都鬆了一口氣,出街買菜吃飯的,一下多了起來。又逢清明前後,漫山遍野的人,掃墓又踏青,看得人隱憂即起,疫情當清未清之際,最是關鍵。這麼早懈怠下來,難免不會再勾起燎原之火,何況每日的感染人數仍以數千計。

香港鬆懈,上海吃緊。上海每日新增無症狀感染者,攀升至過萬宗,頻頻登上熱搜榜。情急之下,先是以黃浦江為界,浦東浦西分成兩批,各封控4天,接着又實行全民核檢。一時間,搶菜成了上海人的標準動作。住在浦東的朋友一直未能搶到菜,感嘆活了40年,第一次吃醬油拌飯、第一次吃豆豉拌飯。朋友自嘲,之前吃菜不夠精細,竟把珍貴的葱頭都丟掉了,早知艱難至此,把那些葱頭種在陽台的花盆,少說飯裏還能有一把葱花。她那個正在長身體的兒子,看着家裏的櫥櫃一日一日空下去,餐餐都吃得小心翼翼,生怕明天就沒有飯吃了。朋友說,還有鄰居一點存貨也無,到處借米借麵,實在狼狽。住在浦西的朋友,慶幸下手快,晒了一張家中冰箱的照片給我,雙開門的龐然大物裏,居然能裝下這麼多的東西:最頂層是西蘭花、花菜、捲心菜、整排的旺菜,中間層是芹菜、白菜、茄子、生菜、雞腿菇,底層是西紅柿、洋葱、各色彩椒;下面的兩個冷凍格子裏,一層是包子、饅頭、水餃,一層是大塊的五花肉、牛肉、排骨。兩側門上的籃筐裏,塞的全是雞蛋。朋友鏡頭一轉,餐桌上又是一堆香蕉、蘋果、蜜瓜、罐頭。一個大上海,兩廂大不同。

上月初的香港,亦是如此。全民禁足檢測的傳言,一度喧囂塵上,超市裏能吃的貨品,瞬間被搶購一空,買不到吃食的焦慮,和總覺得沒有買夠的焦慮,雙向疊加,集體下意識地搶購,超越了對食物本身的需求。一時間菜價飛升,市面上怨聲載道。多虧中央及時出手,水路鐵路貨運齊發,解了燃眉之急。

香港和上海是中國眾多城市當中,最閃耀的一對雙子星。重疫之下,滬港兩地的抗疫方式和成效,自然而然會被拿來作比較。相較於染疫人數和死亡人數,常住人口3倍於香港的上海,明顯要好得多。但是,在內地優秀的抗疫成績單面前,此前一直是模範生的上海,此次也因為奧密克戎(Omicron)傳播速度過快,遭遇了滑鐵盧。好在上海迅速調整抗疫措施,採取全員核酸、啟用方艙醫院這兩大屢試不爽的制勝法寶,在全國各地趕來馳援的38,000多名醫護人員幫助下,快速實現動態清零,經濟社會恢復如常,應該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再看回香港,「小政府大社會」管理模式的弊端,在這次奧密克戎大殺四方的戰役裏,暴露無遺。誠如特首在記者會上所言,社區組織動員能力弱,市民慣於自我為中心配合度低,要做到不漏一戶一人的全民檢測,挑戰太大,內地抗疫屢試不爽的全民檢測,只能暫時擱置,轉而先推行全民快測。不過,全靠民眾自律的快測,成效又得幾何?仍需觀察。

上周日晚班結束了搭巴士回家,隔壁坐着兩個聊天的中年男子,側耳聽了一路。

其中一個男人說,我家6口人,4個中。先是我媽,接着是我、我老婆,最後是我大女。我阿媽症狀不明顯,我和我老婆,發燒咳嗽,樣樣有。小女兒和工人姐姐快測陰性,被我們保護起來,單獨一間。我家3個房間,阿媽住一間,我兩公婆住一間,兩個女兒和工人姐姐住一間,分上下鋪。兩個女沒打針,阿媽打了一針,我和老婆、工人姐姐都打完兩針。一家人中招像接力賽,政府求助電話從沒打通過,靠吃連花清瘟膠囊和必理痛,4個人沒去醫院沒出門,前前後後一個月,總算都轉陰了。還好我大佬一家住附近,吃喝蔬菜藥物,不時給我們送上門來。現在講起來真是……

聽到這裏,我到站下車,後面的故事可惜沒有能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