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俠自幼在外婆與母親的影響下學習剪紙藝術。
●劉銘鏗將平面剪紙與立體做結合。
●李云俠以家鄉陝西為題材創作的《豐收》。
●鄭凱殷的剪紙作品。 主辦方供圖
●李云俠《舞龍舞獅》
●劉銘鏗認為構想與結果的不同是剪紙的挑戰與樂趣。

傳統×當代 現90件剪紙手作

一把剪刀、一張紙,靈巧的手指穿梭其中,美妙的民間藝術便躍然紙上。剪紙,是中國古老的民間藝術,也是減法的鏤空藝術,它蘊藏着濃郁的生活風味,將民間趣味與智慧在一張張蟬翼般的紙張上傳遞。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茜

剪紙藝術以紙為媒介,透過剪刀或刻刀等工具,剪裁出各種圖案,在過去,剪紙作為一種中國民俗藝術,幾乎是每個婦女所必須掌握的手工藝術,且注重師承。主要用於風俗節慶,題材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藝術風格方面,着重大氣、動態的美感,在平面上剪切出滿而不亂、多而不散、靜中求動、平易而質樸的藝術格調,虛實相間,一陰一陽剪出寓意。

綻放剪紙時尚之美

近日,畫廊Artspace K舉辦「剪∙紙」特展,邀請七位知名的剪紙界前輩及新銳藝術家,包括李云俠、李煥章、劉銘鏗、李庚錞、陳彥廷、楊雅婷及鄭凱殷,展出近90件集合傳統與當代的剪紙藝術作品。

今日,當代剪紙已活躍於國際當代藝術舞台,畫廊盼透過展覽,向觀眾介紹當代剪紙藝術的發展與不同的面向,加深觀眾對剪紙藝術的了解和喜愛。「剪∙紙」特展策展人李宇涵說,七位藝術家的作品剪出生活、文化與歷史、剪出心情與美好事物,更剪出你、我與世界的故事,他們的作品保有傳統技巧,且具備時尚美感,使得剪紙從傳統到當代變得更豐富多元,不再只停留於單一用途或時代,而是融入到各個領域,產生不同的作用,同時保留着傳統剪紙藝術特質與精神,綻放出剪紙傳統之美和時尚的魅力,賦予剪紙更高藝術價值,讓世人看見剪紙的多樣之美。

跳出傳統中西合璧

身為傳統剪紙資深前輩李云俠及保存者李煥章,他們的作品展現出剪紙藝術豐厚的中華文化特色,以獨特的民俗圖案綻放出古典之美。家鄉在陝西的李云俠自小學習家傳的剪紙技巧,至今仍對這門藝術保有精益求精的態度。她運用紙張的特性及紋路,以及不同顏色的紙張,作品豐富的構圖、粗細彎曲線條的變化、陰陽刻紋的虛實互換,呈現更繽紛效果。而李煥章為了適應潮濕的環境,更嘗試用綾布來創作,以染色、紙張套色及拼貼等技法,跳脫傳統剪紙單色調,同時將東西方藝術結合,創作出一些中西合璧作品。李云俠是目前剪紙藝術世代推廣與傳承的重要角色,她的作品多帶有強烈的個人特色及陝西的地方特色,她介紹道:「剪紙藝術目前在國際上已經受到認可,也成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但越是因此,我們越不能夠忘本,更應當在作品中將自己的家鄉文化、民間藝術的特點保留下來,讓大眾在作品中體味到情感。」她作品多以農耕、親情及喜慶的中國節日為主題,充分展現個人情感特點。

本地藝術家劉銘鏗的作品則是剪紙平面與立體結合,融入表演、創作立體書故事劇場,打破大眾對剪紙的固有認知,創造出二維、三維空間、光影呼應的立體紙雕藝術。展出文字系列作品,結合半立體、燈光的獨特效果,將文字串連起來,將剪紙以活潑的表現手法呈現。他也為是次展覽特別設計了立體書劇場,期盼藉創作與劇場,讓傳統剪紙增添現代元素,也讓年輕一代喜歡剪紙,有機會接觸剪紙藝術創作。劉銘鏗認為接觸剪紙這個藝術,並非自己的追求,而是剪紙「找到」他,他說:「做剪紙的過程中間會經歷試驗,也會失敗。最難的情況是在於,一開始會有一個模型,但我在剪紙的過程中無法保證結果,所以一般最後會面對一個新的東西。」他認為這件事好像很有計劃,但其實難以預料,「對我來說是好事,因為這是一個挑戰,也有驚喜。」

「剪∙紙」 特展

地點:淺水灣影灣園

Artspace K

日期:即日起

至2022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