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速回落至4.9%,較二季度放緩3個百分點。內地GDP增速放緩,主要受疫情、汛情、「能耗雙控」、房地產調控,以及外銷市場成本上揚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未來需要進一步發揮「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格局優勢,保持增長動能、優化發展質量。本港商界熟悉了解內地和國際兩個市場,可以在內外「雙循環」的相互促進中扮演紐帶橋樑角色,助推內地和國際兩個市場更好對接,鞏固內地經濟持續恢復,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態勢,切實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發展所需。

內地上季經濟增長放緩至5%以下,原因有多方面。專家分析認為,這既有疫情、汛情等不可控因素,也有受「能耗雙控」影響了生產,加上對房地產和地方政府債務的嚴控仍然維持。在這種情況下,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已實屬不易,是國家綜合運用宏觀經濟調控手段,全力構建「雙循環」格局的結果。「十四五」規劃綱要強調,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此過程中,香港應當積極成為國內循環的「參與者」和國際循環的「促成者」,也為自身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活力和機遇。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意味着要持續擴大內需市場。本港商界進軍內地多年,充分了解內地市場運作、民眾消費習慣,內地擁有14億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如何進一步刺激內需,轉化為推動經濟增長的穩定力量,不是靠簡單的出口轉內銷就能實現,而要努力進行供給側改革,提升產品品質,開發滿足內地民眾的新產品,創造新需求。香港融入國家「內循環」,可以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為切入點,加快大灣區「一小時優質生活圈」、大灣區「超級都市圈」的建設,加強與內地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等多方面的合作,一起做大內需市場。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絕不是要重新關門,而是為了更好處理開放和自主的關係,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在這個過程中,香港更有優勢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促成者」。香港是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法律、會計等法制、商業制度與國際市場高度接軌,港商港企與外資外企有良好合作關係。香港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和首選平台,已與多個「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簽訂了自由貿易協議、促進和保護投資協議,港商港企在歐美、東南亞等地早已建立深厚的商貿往來,正好發揮商業網絡聯繫的優勢,協助內地企業了解國際市場訊息,解決在開拓海外市場遇到的問題,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超級聯繫人」的作用。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等,為香港搭起了更大的舞台。本港商界只要堅定信心、抓住機遇,發揮香港所長,積極融入國家「雙循環」新格局,就能獲得新的、長遠的發展機遇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