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望賢 深圳報道)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任內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日前出爐,在機構變革創新、新界北部新城建設等方面的重大舉措引起粵港兩地關注。長期工作在深港一線的觀察者蕭寒認為,報告濃墨重彩描繪的300平方公里北部都市區、兩城三圈規劃框架所涉,即是新界北部地區的大片未開發地帶,可看作香港由目光向外轉向對內、由殖民地思維轉向熱情擁抱祖國內地、由前期被動參與大灣區建設轉向主動融入大灣區發展戰略的落地定音之舉。

圖為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新華社資料圖片)

他指出,香港因為特殊的區位和地緣優勢,一直為內外資所青睞。九七年回歸後,因其「一國兩制」樣板效應及較完善的法律金融會計體系等優勢,繼續享受一些特殊的政策措施,在九八、零八年等金融風暴中因中央強力施援而屢屢逢凶化吉、頻渡難關。然而,修利風波嚴重撕裂香港社會,影響香港轉型發展,全球疫情的困擾也讓香港的短板逐漸暴露,香港國安法的公布實施,選舉制度的優化完善,為香港社會修護融合、整裝再出發奠定制度基礎,也為特區政府管治團隊依法施政提供法律支撐。

蕭寒認為,香港新界與深圳隔河相望,一片廣袤的未開發處女地,成為深圳乃至內地與香港的天然屏障。報告中關於北部都會區近百萬套房屋的發展定位,250萬人可居住的遠景展望,以及配套的交通通達建設等,至少有幾重展望:一是或可破解香港房價畸高、詬病家族城的難題,逐漸打破香港目前的金字塔結構,逐漸由金字塔向橄欖型轉變。考慮到報告中提及規劃建設時間約20年的判斷,與香港回歸50年的時間節點接近,充滿多重想像空間;二是緩減底層百姓享受不到中央惠港政策和香港發展紅利的社會民生矛盾;三是打破香港與內地的地理上心理上的藩籬,香港真正融入大灣區發展,共同享受國家發展紅利;四是深港超級都市圈將由以前的紙上畫餅轉變為可期可待、可觸可及,呼之欲出。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