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政府即將發表《香港2030+》最終報告,最新估算顯示,未來約三十年本港欠缺3000公頃土地。除發展北部都會區外,施政報告亦提出透過檢視綠化帶、放寬「祖堂地」發展等四招加快土地供應。

圖:施政報告宣布啟動馬料水填海研究,將調整原擬的住宅用途,改為主要作創科發展,強化東部走廊地區以創科為主要經濟功能。 大公報記者凱楊攝

政府同時宣布重啟龍鼓灘及馬料水填海研究,其中馬料水填海用地,將調整原擬的住宅用途,改為主要作創科發展,強化東部走廊地區以創科為主要經濟功能。

檢視綠化帶釋放祖堂地

龍鼓灘馬料水研究填海

「我們需要的不是因時制宜的短期招數,而是持之以恆供應土地的決心。」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指出,在多管齊下的土地供應策略下,政府將同步推動多個新界新發展區項目及填海項目,包括在屯門龍鼓灘填海220公頃,並連同220公頃屯門西用地,一併審視。政府目標是明年上半年爭取立法會撥款啟動項目研究,2027年動工填海,最快2030年起有土地供應。

延長兩項活化工廈措施

消息人士表示,因應連接中部水域人工島的策略性道路會接駁屯門西,龍鼓灘填海地將不再局限在工業用途,可考慮用作建屋等其他用途,而由於內河碼頭一帶較淺水,初步傾向不會在當區重置葵涌貨櫃碼頭。

政府又提出重啟馬料水填海,加上沙田污水處理廠遷入岩洞,料可提供88公頃用地,主要用作創科用途。政府相信有關規劃已解決地區人士對交通影響的憂慮,將來新建築物亦不會影響景觀。政府會在下個立法年度向立法會申請撥款,進行為期30個月研究,期望在2026/27年度動工,2030年有地可用。

施政報告又提出四招加快土地供應,包括進一步檢視「綠化地」、放寬「祖堂地」發展、延伸補地價標準化至新界土地,以及將兩項活化工廈措施,包括放寬舊工廈重建地積比率及免收整幢改裝的地契豁免書費用,延長至2024年10月。

消息指,規劃署將進行新一輪「綠化地帶」檢討,涉及約300公頃用地,集中檢視坡道較高和距離已建設地區較遠的用地,預計明年中完成篩選並隨即展開技術研究。本港16000公頃綠化地,目前陸續進行改劃的210幅土地中,約三成涉及「綠化地帶」,但只佔香港綠化地約2%。

工作組一年內交具體建議

至於放寬「祖堂地」發展,民政事務局局長將與鄉議局成立工作小組,一年內完成放寬發展新界「祖堂地」的具體建議。另外,發展局會將「標準金額」補價模式擴展至新發展區「加強版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下的原址換地申請。發展局和地政總署會制訂計劃詳情,目標是明年首季推出。

責任編輯: 李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