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海 香港南區工商業聯合總會主席 佛山市政協委員

中國新任駐美大使秦剛當地時間28日抵美履新,強調中美作為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階段的兩個大國,正進入新一輪相互發現、認識和調適,尋求新時代彼此相處之道。

較早前,美國副國務卿舍曼結束了訪華之行。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外交部副部長謝鋒分別會見了舍曼。

近年來,美國政府對華政策越來越不理性,其背後是華盛頓對於中美實力不斷接近的危機感。

從在涉台、涉疆、涉港問題上做文章到在新冠病毒溯源問題上開倒車,從將一批中國企業列入黑名單到拒絕給一些中國學生發留學簽證……到最近,美方對在香港的美國企業發出所謂運營風險警告,對從新疆的進口產品實施新的管制以及討論將中國排除在外的數字貿易協議等。濫用國家力量、泛化國家安全概念來打壓依法合規經營的中國企業,嚴重違背美方一貫標榜的市場競爭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其所作所為嚴重損害美國國家利益和自身形象。對中國留學生的無端限制打壓更是毫無道理,與美方自我標榜的開放自由理念和「歡迎中國學生」的表態完全不符。藉口涉港、涉疆、涉台等問題,頻頻對中國發難,動輒「潑污水」甚至無端制裁,將蠻橫、偏執和「唯美獨尊」之做派進行到底……

在對中國的強硬程度上,美國現政府甚至表現得超過前政府,圖謀拉攏國際社會一起遏制中國。 例如,早前的G7峰會,美方拉攏歐洲盟友聯手對抗中國、「孤立」中國,無非是在意識形態領域把中國推向西方國家的對立面,無非是炒作西方國家的緊張感和焦慮感,使西方國家產生利益危機、權益危機,從而達到彌補分歧、抱團取火的目的。然而除英國、加拿大等個別國家仍死抱大腿、言聽計從外,德國總理默克爾堅持「要和中國合作」,法國總統馬克龍則堅持歐洲的對華政策應保持「獨立」。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早前刊文指出,遏制不是與中國打交道的可行選擇,因為美國的盟友或夥伴,很少願意與美國結盟對付中國。這些都說明,北約、G7等美國主導的聯盟,已不是鐵板一塊,美國拉攏傳統盟友注定失敗! 而對於美國的很多潛在盟友而言,與中國的貿易顯然是更重要的,要知道在2020年的時候,中國已經成功取代了美國成為了東盟的最大貿易夥伴。

美方對中方採取的種種行為,中國早已經表明自己的態度:堅決抵制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如果中美兩國合作共贏的話,那麼對全世界都是好事。 世界當前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而中美關係直接影響未來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中美對抗不利於中美自身,也不利於世界,包括氣候變化、新冠疫情、核擴散、發展嚴重失衡、恐怖主義等。

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憑藉一己之力解決這些問題。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包括與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國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展開合作,而不是遏制打壓,希望拜登政府早點看清這個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