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會「賀百年.慶回歸」現場。
●著名小提琴家姚珏(紅衣)帶領香港弦樂團演奏葉國輝的《中國序曲(鋼琴與弦樂團版本)》。
●著名小提琴家姚珏
●著名小提琴家姚珏正在專注演奏。

早前,香港弦樂團舉行了《賀百年·慶回歸》音樂會。著名小提琴家姚珏率領樂團一眾年輕樂手,從葉國輝的《中國序曲》奏到柴可夫斯基的《佛羅倫斯的回憶》,又一下躍入陳錦標充滿港式風味的《紅日永恒》。充滿了年輕昂然的熱力,又有着中西融合的趣味,演出為現場觀眾帶來極大的驚喜與共鳴。

在姚珏看來,帶出中西文化的聲音是樂團的定位所在,而藉由西方弦樂與中國傳統的交錯映照,去尋找文化的根,則是她個人與樂團的心之所向。

●採訪: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陳苡楠 攝影:陳苡楠 部分照片由香港弦樂團提供

當晚的演出,以著名作曲家葉國輝的《中國序曲》拉開帷幕。《中國序曲》創作於1998年,從《義勇軍進行曲》的主旋律發展開去,將原本昂揚的曲調蘊藏在深沉的小調中,散發出觸動人心的效果。作品曾多次在中外演出,2018年倫敦交響樂團錄製的《晚秋--葉國輝與倫敦交響樂團》唱片中,《中國序曲》正是收錄其中的5首樂曲之一。《中國序曲》原本是為管弦樂團而作,這次香港弦樂團演出的版本乃葉國輝專門為樂團改編而成的鋼琴與弦樂團版本,激昂的銅管樂被多變、輕巧的鋼琴與弦樂所取代,有另一番味道。

而當樂團演奏到《紅日永恒》,音樂會立刻被帶上高潮。「當時我在想,回歸二十四周年,一定要有香港的代表性作品。」在構思音樂內容的時候姚珏想到,香港除了粵劇以外,還有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影響了整個亞洲的粵語流行曲。因此,她將去年為大灣區巡演所準備的曲目《紅日永恒》帶回給香港觀眾。這首曲子由香港著名作曲家陳錦標撰寫,串燒多首粵語流行曲經典,包括《我的驕傲》、《動起來》、《紅日》以及《愛是永恒》等,展現出濃烈的香港味道,最後贏得觀眾熱烈的回應和掌聲。

「弦」跟「粵」的結合

此次音樂會的選曲,其實也從另一側面展現出姚珏與香港弦樂團一直以來對「中西融合」藝術風格的摸索,以及對自身文化定位的思考。「我們演奏的往往不只是西方作品,因為樂團的定位很清晰,就是帶出中西文化的特色與聲音。」她說。

在國家的「 十 四 五 」 規 劃中,正正首次提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在姚珏看來,這顯示國家很有遠見,能夠看到香港的特色定位。「你看大灣區就和長三角不同,正因為有了香港和澳門,在大灣區,中和西能更加融合在一起。香港在這方面也有基礎,在不同藝術的跨界合作上,在不同藝團的合作上,香港其實早就開始了,早過內地很多。比如我們樂團很早就和舞蹈團有過多次合作,又比如流行樂與古典樂的跨界在香港很早就有。國家看到香港在這方面有很厚的基礎,知道它在交流上可以發展得更快,然後再加上大灣區的部署,整體的發展會做得很好。」她亦認為,香港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在未來承擔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角色。「香港有非常好的本錢,因為它本來就是中西文化交匯之處,在這方面很有底氣。」國家的方向和政策擺在眼前,香港現在所迫切需要的,是政府細緻的研究和清晰的部署,以「十四五」為契機,進一步發揮「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重要作用,既利用已有的優勢為本土文化藝術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又為國家貢獻所需,起到橋樑作用。

在音樂的範疇中,如何抓住「十四五」規劃中的五年機遇?姚珏認為,鼓勵創作真正屬於香港的原創作品將是需要大力支持的範疇之一。「香港藝術在國際上真正能站住的原創作品還不是很多,而嶺南文化在我看來是很有特色的,怎麼把嶺南文化與交響樂、弦樂相結合,我希望未來可以向這方面去推進--所謂『弦』與『粵』的結合。」她說,「你有作品了,世界各地的團體都能演出,經由作品,就能向全世界去介紹香港的文化特色。」

更重要的是,「十四五」規劃不僅給出了香港的發展定位,也給出了香港融入大灣區的圖景,「這是大圈圍的東西,帶來的機會會更多。」姚珏說,「如何將嶺南文化與西方的東西相結合,如何講好大灣區的故事,如何做好中西文化融合的創作,這都是以後我們可以去發展的。要成為中西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有很多東西可以做。」但要做到這些,她認為光靠藝團和藝術家的熱誠與努力遠遠不夠,政府需要提供足夠的支援。「我們要探討有什麼東西是已經在那裏、做得很棒的東西,然後在此基礎上,我們要怎麼去回應國家給我們的這麼好的方向和政策。這是政府需要去細緻研究的。然後接下來還要有清晰的部署,今年做什麼,明年做什麼,要有個計劃。沒有計劃,5年很快過去了!對我來說,作為藝術總監,香港弦樂團希望在這麼好的條件下,去創作更多的作品,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