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葉建明

連日來,香港都沉浸在喜慶中。擊劍小將張家朗在東京奧運會花劍個人賽中力壓意大利對手勇奪金牌,為香港拿下回歸以來的首枚奧運金牌,也是香港相隔25年來再有運動員在奧運「奪金」。

28日早上,喜訊再傳。何詩蓓在女子200米自由泳決賽拿下香港奧運歷史上首枚銀牌,她還打破這個項目的亞洲紀錄,是一枚含金量極高的銀牌。自此,香港奧運歷史上寫下了一個的新紀錄:第一次在同一屆奧運會上奪得一金一銀兩枚獎牌。

連日來香港歡欣鼓舞。從商場轉播大屏幕前的歡呼,報刊上套紅的祝賀,到各商家紛紛為慶祝而設立各種優惠,包括名字有「家朗」者獲得免費的舉措。

今天香港太需要這樣喜慶的消息,需要勵志的運動員們帶給香港團結奮起的新希望,心靈同頻共振,激蕩民心相向,為共同目標一齊打氣奮進。

葉建明(香港文匯報資料圖片)

體育是人類對自身極限的挑戰和堅持不懈精神的體現。因此,在體育競技中它也必然激蕩民心,凝聚民情。記得改革開放之初的1981年,第3屆世界盃在日本舉行,中國女排獲得冠軍,成為中國在三大球運動(足球、籃球、排球)隊伍中的首個世界冠軍。當時中國才從文革的創傷中走出不久,一些人對改革開放和未來發展還處於混沌狀態。而女排的首冠,令全國狂歡,青年學生率先喊出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並成為指引那個時代發展的最強音,同時也喚醒了更多人的愛國報國情懷。之後中國的發展一騎絕塵,在競技體育上也成為大國,一批年輕健兒在世界各大賽事上各領風騷。其中就包括港人熟悉的郭晶晶、伏明霞。

對體育健兒拚搏精神的讚歎並被感染,是人性的共通點。香港今天也剛走出動盪的環境,而新冠疫情的陰霾還沒有完全散去。有部分人年輕人情緒低落,對香港會「更好」還是「更糟」出現迷惘。今天張家朗、何詩蓓的金銀獎牌,成為香港上下同聲共氣的歡呼,希望奧運健兒們成長的心路歷程,會對年輕人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

奧運小將的出色表現,令我們看到,香港的獅子山精神依然強大。這是奧運健兒傳承的香港精神,代表着廣大市民的價值取向:艱辛努力,迎接挑戰,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同舟共濟,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的團結精神。這種團結拚搏的精神,與奧運會本屆開始採用的新口號「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是寓意相通的。

這是奧林匹克精神的理想之光,表達的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期盼。香港也不例外,在商場等公眾場合觀看張家朗比賽實況時,市民不分彼此、不計藍黃,共同為香港奧運健兒喝彩,為他們的拚搏而感動;共同註視着在國歌聲中,特區區旗在奧運場館冉冉升起。雖然社會上也有個別雜音,但社會主流聲音均毫不客氣地予以譴責。奧運小將們國際體壇上的出色表現,吸引社會朝向目標一致,多元共融努力。

青年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張家朗中四就給自己確定了發展目標。其間他也曾質疑過自己,但他始終沒有放棄。此次過關斬將的比賽過程,更展現了他絕不言敗的拚搏精神。這才是香港真正優秀的後生仔。相信張家朗、何詩蓓的努力對香港青年有很強的激勵作用。當然,這並不意味着每個青少年都要走競技體育之路。香港需要各展所長的青年。希望青少年從張家朗等奧運健兒身上,看到自己前進的希望,體悟到有理想就要去追求,有深耕才能有收穫,成就要靠奮鬥得來,發展空間要靠自己拓展的普世道理。

香港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最近在一個論壇上表示,要讓「文化」成為香港未來發展關鍵詞。文化是最強大的力量,體育是大文化的一部分。這些年,特區政府推動體育發展的資源在增加,本次對奧運健兒的獎勵也有增加。特區政府更是首次斥資購入奧運會電視轉播權。一方面保障市民免費觀看奧運會,滿足市民多年的訴求;一方面滿足香港運動員希望市民觀看參賽,為他們打氣。

相信,香港發展競技體育的春天正在到來。「風之后」李麗珊說,她等了20多年,金牌終有繼承人。接下來,相信香港不會再有這麼漫長的等待。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