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提供數千個職位空缺。 資料圖片
●政界人士認為政府須制定減貧目標。 資料圖片
●住屋問題是香港面臨的難題之一。圖為市民經過房屋委員會總部。 資料圖片
●本港醫療系統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圖為香港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 資料圖片
●圖為港青在大灣區考察交流時興奮自拍合影。 資料圖片

夏寶龍指管治者應有擔當 政界提五大問題出謀獻策

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日前在「香港國安法實施一周年回顧與展望」專題研討會上發表講話,指出只有確保有管治才能的堅定的「愛國者治港」,香港才有可能大有可為。他並提出管治能力強的堅定愛國者應該達到的五項標準,其中一項就是善於破解香港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做擔當作為的愛國者。香港文匯報昨日邀請多位政界人士分析香港現時面對的五大矛盾和問題,包括房屋、就業、醫療、貧富懸殊和青年發展空間,他們並對此提出建議,群策群力,為「愛國者治港」助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林浩賢

【多元發展】開拓新興產業 補強就業短板

現時香港的經濟結構局限了市民的就業機會,年輕人亦因此缺乏向上流的機會。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健表示,香港經濟結構不利產業多元化,缺乏發展機遇的年輕人容易怨恨社會,形成惡性循環,特區管治團隊必須把握國家發展過程中給予香港的機遇,開拓創科等新興產業,同時與內地產業有機結合,解決香港就業問題。

黃國健直言,香港產業單一的問題存在已久,並非所有人都能投身香港最注重的金融業,即使能夠加入金融業也未必能夠晉升,而旅遊業亦非年輕人可以長期依賴和發展的產業。由於香港產業單一,缺乏發展機遇的年輕人普遍置業困難,甚至因此怨恨社會,形成惡性循環。

要解決積累多年的問題,黃國健認為管治能力強的愛國者必須抓緊國家「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給予香港的機遇,開拓創科等新興產業,並與內地其他產業有機結合,促進產業多元化,為港人尋找出路。

【紓緩貧困】制訂減貧目標 統籌各方落實

香港貧富懸殊問題根深蒂固,反映貧富不均的堅尼系數方面,香港在2006年、2011年及2016年都達到0.53以上,明顯高於0.4的警戒線。有政界人士指出,特區政府須制訂減貧目標、統籌各部門工作、進行追蹤研究等,在社會減少了政治爭拗下,將扶貧工作付諸行動。

劃港人基本生活開支線

扶貧委員會委員、工聯會鄧家彪直言,政府雖然在扶貧上投放不少資源,但由於欠缺清晰指標,而且未能有效統籌各部門,導致多年來都無法有效縮窄窮富差距。他認為,應先劃出港人的基本生活開支線,及制訂每年減貧目標,才能有效執行各種措施。

他表示,現時綜援、在職家庭津貼和學生津貼等由不同部門提供,認為特區政府必須統籌處理。特區政府現時亦欠缺追蹤式的扶貧研究,未能掌握貧窮人口階級固化的問題。他期望落實「愛國者治港」後,管治架構能大幅減少政治爭拗,改善內部架構,並聚焦社會民生議題,「扶貧委員會甚至應改名為『扶貧行動委員會』,要真正將扶貧工作付諸行動。」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扶貧委員會前委員梁志祥亦認同要進行扶貧研究,並要改變香港經濟結構單一而導致的收入差距。他期望,管治團隊能夠有能力、有擔當,不能在聽取社會意見後依然故我,必須有效統領政府各部門做實事。

【居有其屋】簡化行政程序 發展配套市鎮

房屋乃香港社會問題的核心,亦是公認的社會怨氣最大根源。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志祥表示,特區政府行政程序複雜,而且過往花太多時間處理興建房屋時遇到的反對聲音,導致香港房屋供應遠遠跟不上需求,期望特區管治團隊可以決心拆牆鬆綁,簡化現有行政程序,加快房屋和基建的興建速度。

梁志祥指出,香港現時公營房屋興建速度遠遠跟不上需求,而且光興建房屋並不足夠,需同時發展有足夠配套的新市鎮,但現時新市鎮的發展動輒需時10年至15年,其中古洞發展區更經過逾20年才有土地推出。

他認為,特區管治團隊必須全面檢視興建房屋、大型基建和新市鎮的規劃,雖然每當政府進行規劃時都有不少反對聲音,但各部門必須做好協調,減省內部程序。他解釋,政府要發展用地必須先獲城規會批准,過程普遍需時逾一年,如有反對意見就需花更長時間處理。

他強調,政府需要重視各方意見,但不能耗太多時間處理反對聲音,否則難以有效解決房屋問題,加快房屋和基建興建速度。

【改革醫療】醫療難題艱深 三癥結須解決

人口老化導致香港醫療需求急升,社會對醫療服務素質的期望亦不斷提高,但現時醫療系統顯然面臨重大挑戰。食物及衞生局前政治助理陳凱欣表示,香港醫療系統現時有三方面癥結,期望管治團隊有決心、有魄力解決。

陳凱欣指出,「基層醫療」是整個醫療系統的第一個層次,以健康評估、身體檢查等服務幫助市民預防疾病,而第二層次及第三層次分別是轉介病人到專科和提供醫院服務,但由於現時地區康健中心不多,難以有效發揮「基層醫療」的作用,導致不少人生病時就立即到醫院輪候,最終卻轉介至專科,加重醫院壓力。

香港公營牙科、眼科和皮膚科醫療服務向來匱乏,陳凱欣說隨着人口老化,特區政府必須在相關方面投放更多資源。而醫療人手短缺亦是困擾香港多年的問題,她指社會過往在引入海外醫生議題上經常出現爭拗,即使日後成功引進更多醫生,如何調配也是政府必須妥善處理的問題。

陳凱欣直言,特區政府一直都看到香港醫療系統存在的問題,「很多深層次問題都難用一步登天的方式解決,但市民期望的是政府願意踏出處理問題的第一步。」

【成就未來】增誘因多宣傳 激勵青年北上

解決香港的住屋、貧富懸殊等問題,無疑能為香港青年提供更廣闊的前景,但在香港以外,如何推動青年把握國家發展機遇同樣重要。不過,部分香港青年過往受反中媒體影響,對內地充滿偏見,抗拒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國青聯港區特邀委員、香港菁英會主席凌俊傑期望,特區管治團隊可以加強宣傳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並因應青年切身需要,推出鼓勵他們往內地發展的措施。

凌俊傑表示,香港青年除了不熟悉內地企業的營運模式,而對往內地創業或工作卻步外,過往部分媒體惡意渲染抵制內地情緒,亦令一些從未踏足內地的香港青年抗拒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限制了自己的發展空間。

他直言,現時港人普遍對大灣區認識不足,甚至連大灣區的組成城市都不清楚。事實上,現時大灣區的內地城市均有不少吸引人才的優惠措施,特區政府應思考如何配合,從青年的切身需要出發,並善用「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推出更多有利香港青年的措施,不能再流於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