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 雲

2021年,是我國農曆的辛丑年,俗稱「牛年」。牛,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二,因其勤耕耘、善拉車,還可被牧童騎用,深具奉獻和犧牲精神,所以得到諸多詩人讚頌。在我國浩如煙海的詩詞中,歷代詩人對牛詠誦尤嘉,留下了許多浸透着褒獎憐愛之心的詩篇。或表彰牛的貢獻,或讚美牛的勤勞,或憐惜牛的勞累,或精心描繪人與牛和諧相處的景色,歌之詠之,歷久不衰。

牛入詩歌,最早見於《詩經》。《王風.君子於役》:「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小雅.黍苗》:「我任我輦,我車我牛。」唐宋諸詩家詠牛,多着眼於其耕犁之勤、勞作之苦,多有名篇佳句。如李白詩曰:「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白居易詩曰:「牛困人乏日已高,市南城外泥中歇」;王安石詩曰:「朝耕及露下,暮耕連月出。」劉叉詩曰:「渴飲穎川水,饑喘吳門月。」在這裏,諸位詩人把牛的勤奮、貢獻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

唐代詩人元稹《田家詞》「牛吒吒,田確確,旱塊敲牛蹄趵趵」,描寫了老牛在乾旱田地上耕作的勞累景象。宋代梅堯臣《耕牛》「破領耕不休,腸未飽芻菽」,再現了牛在山谷開荒地耕作時情景:勞作時吃不飽,飢餓時吃枯草。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李綱《病牛》曰:「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飽暖,不辭羸病臥殘陽。」他寫出了牛對人索取有限卻勤於奉獻的品格,可謂功績卓越,勾勒出老牛那崇高而又偉大的形象。

詠牛詩中的放牧篇章,也非常值得玩味。楊萬里《過大皋渡》:「隔岸橫州十里青,黃牛無數放春晴。船行非與牛相背,何事黃牛卻倒行?」原來渡船順流而行,速度極快,才出現了岸上「黃牛卻倒行」的景色。雷震《晚村》則把放牛圖寫得靜中有聲,妙解人頤:「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高啟《牧牛詞》蘸墨聚焦牧童之歡樂,詩曰:「牛上唱歌牛下坐,夜歸還向牛邊臥。長年牧牛百不憂,但恐輸租賣我牛。」

唐代陸龜蒙《放牛》善抓取特寫鏡頭,靈性獨具:「鄰肩抵尾乍依隈,橫去斜奔忽分散。」在山嶺水溝間,群牛覓食時聚時散,這與張籍《牧童詞》「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犢時向蘆中鳴」同出一轍,但張籍卻又橫出一筆,將淘氣小白牛向蘆葦叢鳴叫的情景進行了描摹。宋代孔平仲《禾熟》:「老牛粗了耕耘債,嚙草坡頭臥夕陽。」則寫出老牛粗粗了結了耕作役債,便在夕陽下偷閒臥坡嚙草的心怡之景。

宋代蘇軾對「鬥牛」之事專有記述:四川杜處士收藏了一幅畫家戴嵩的《鬥牛圖》。一天,有位牧童見了《鬥牛圖》,問道:「這畫的是鬥牛嗎?鬥牛時,牛的力量集中在牛角,尾巴夾在兩腿之間。而這畫上的鬥牛尾巴怎麼是翹着的?」蘇東坡慨嘆:耕地農民最在行,畫牛要請牧童郎。他的好友佛印和尚聽聞此事,寫了一首鬥牛詩:「鬥牛挑角樓,聚力尾夾皺。類同握拳去,霹靂鋒在首。」

在歷代詠牛明志詩中,當推民國時期魯迅先生《自嘲》詩中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裏他妙筆生花,鑄成新意,被人廣泛引用。「孺子牛」本來源自《左傳》:「女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意思是:你難道忘了齊景公爬在地上為兒子當牛——折斷了牙齒嗎?經魯迅引用,「孺子牛」的意義發生了質的變化,「孺子」成了人民大眾的代名詞,「孺子牛」成為服務人民大眾的人。

現代詩人臧克家,青少年時期嘗盡人間窮愁、疾苦,脈管裏流動着農民的血。正因他扎根於生活,寫舊體詩同樣做到了與時代精神共鳴,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臧克家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老黃牛》詩:「塊塊荒田土和泥,深翻細作走東西。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這首詩歌借不辭辛苦、老當益壯的老黃牛精神,表達了「壯心不已」的豪情壯志。

在「牛詩」群芳園中,還有一個「牛詩故事」廣為傳頌。話說清代末年,安徽徽州府南郊有個李秀才,為人老實,苦讀詩書,其妻林氏與他鳳凰相合、文采斐然。雖家境貧寒,但夫妻二人勤儉持家,甘守清貧,奉公守法,從不逾矩。這年5月端午節,家家戶戶包粽子忙着過節,李家卻無錢買糯米。林氏到塘邊割了一把菖蒲,用水浸了煮粳米粥,聊表過節之意。林氏一面勞作,一面對丈夫吟了一首詩:「可憐薄命嫁貧夫,今日端陽一事無。佳節莫教空過去,聊將清水煮菖蒲。」秀才一聽,心生慚愧,便出門去散心。正行之際,忽見兩個盜賊鑽入一牛棚偷牛。秀才大喊捉賊,兩個盜賊反扭住他,誣他是偷牛賊。主人是當地土財主,一向欺負窮苦人,一看是李秀才,認定李家貧窮,其必是偷牛賊。很快,李秀才被土財主和兩個盜賊扭送告官,糊里糊塗被關了起來。

林氏趕到縣衙擊鼓鳴冤,縣官聽了來龍去脈,認為林氏會吟詩,可能是胡謅。為了考一考林氏,縣官指着院子裏拴着的贓物牛說:「今年是牛年,你丈夫又因牛犯事,請你以這牛為題吟詩一首。若吟得好,本縣自有發落。」林氏應允,出口吟道:「明公來索詩,有難不顧羞。端陽已缺米,佳節更添愁。為解心中悶,偏逢意外憂。妾身非織女,郎豈是牽牛?」縣官聽林氏出口成詩,果然入情入理。旋即命人將李秀才帶上堂來,問:「李秀才,你夫妻二人知書明理,如何做出此等不良之事?」李秀才連喊冤枉,又將外出散心遇賊偷牛,反被誣陷之事詳細稟明。縣官說:「你既是秀才,就請當堂吟詩明志,詩中也須帶上牛字。」秀才略一沉吟,很快張口道:「十載寒窗志未酬,隻身無策拙如鳩。勇為反致罹災禍,堪愧前賢掛角牛。」

縣官聽後,連連頷首,看他們夫妻二人舉止文雅,當場吟出牛詩,相信秀才不可能做出不良之事。於是,縣官傳喚土財主和兩個盜賊到堂,遂對他們嚴厲審問偷牛細節,並喝令大刑伺候。兩個盜賊一看架勢不好,趕緊老老實實交代了事實真相。縣官命將二賊各打20大板,將牛發還財主。縣官令財主向李秀才認錯,並罰銀10両——作為給李秀才的賠禮錢。

「牛詩」的價值體現,不一定驚艷全場,也並非要藝壓群芳,只要像牛一樣腳踏實地做好了自己,這便是最好的。牛是一種勤勞的動物,也是一種吉祥的動物,具有生命不息、力耕不止的韌性和精神,祝願讀者諸君在「牛詩」的陪伴下牛年吉祥。